豫法说说欢迎您!

豫法说说豫法说说

文化传播 法治同行

服务热线:(0371) 5503 9188

时政要闻
当前位置:首页 - 时政要闻
当前位置:首页 - 时政要闻

“陶虽于泥,浴火涅槃” 工匠精神

发布时间:2021-01-26作者:来源:豫法说说点击:3019

“陶虽于泥,浴火涅槃” 工匠精神

—— 一代古陶艺大师董强峰

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,但其实“工匠”意味深远,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的态度,把要做的事看成是有灵气的“生命体”。
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古陶艺术是以独特的理念、智慧、气度、神韵,增添了华夏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,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。中原大地是这一种精神植根的文化沃土和家园,“洛阳”就有不乏此类的工匠和大师。他们背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和使命,潜心研究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,对古代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着实令人敬佩,董强峰先生就是其中一位。

董强峰先生,洛阳市白马寺镇人,生于陶瓷世家第十九代传人。他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家族传统古陶文化的熏陶与滋养,从事古陶器研究创作20余年,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洛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、洛阳市民间收藏家协会文物修复专委会副主任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洛阳市非遗传承人、河南省老字号“河洛工匠”,以及国家高级陶瓷装饰工、国家高级陶瓷烧成工等称号,其作品“唐代雕塑陶俑”获得省文化厅三等奖 ,首届洛阳非遗博览会金奖,在2020年“抗疫英雄钟南山 、李兰娟”系列泥塑选入省民协优秀作品。

董强峰先生的先祖自明清时期,在河洛地区就从事古陶研究,致力于古陶制作及仿制。董氏家族乃当时洛阳地区的名门望族,素有“两朝十翰林,一门九进士”之美誉,董家古窑在明清时期颇具盛名。

董先生自小痴迷于传统古陶艺术修复及仿制,继承先祖的家学遗风,潜心探讨、研究传统文化古陶器艺术精髓,后深得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许宏先生之熏陶,古陶仿制技艺更加精湛。高仿的作品先后被国外洛杉矶博物馆、国内福建博物馆、湖北荆门博物馆、杭州良渚博物馆、山西博物馆、甘肃武威市博物馆、敦煌等多家博物馆珍藏。

2020年,董强峰先生被洛阳市政府授予“河洛工匠”荣誉称号,成为河洛地区古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人物。潜心钻研古陶器的修复及仿制,每一件作品都代表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他的“工匠精神”。用他的话说:“陶虽于泥,予血予魂,予灵予生,浴火涅槃,品物愈人,如此始可荣耀华夏。”

秉承家学祖传,以弘扬中华瑰宝为己任,2020年下半年,洛阳市古陶器非遗传承人董强峰先生先后在洛阳市第五十四中学、洛阳市回民中学、以及洛龙区白马寺镇辖区小学、社区等,把古代陶瓷艺术带进校园,组织活动几十次。结合理论、实践,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古陶艺术的形成、发展及走向辉煌的整个过程,以及陶器对古代人民生活及审美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。然后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泥陶,让孩子们通过揉、捏、压、拔等体验陶瓷的艺术魅力,同时,把坚持、踏实、精益求精、孜孜不倦、执着的“工匠精神”传递给孩子们,让孩子们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,赋予作品灵魂的价值,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。非遗“古陶艺术”进校园活动得到各校广大师生称赞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。深刻认识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,对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建设一支重知识、善技能、创新型的产业大军,具有重大意义。

“苦心独诣,得天地之精华,再造古陶之神韵,”董强峰先生的“工匠精神”着实值得大家学习,精益求精、反复琢磨,捏其型、观其貌、品其神、感其魂,让每一件作品有血有肉,有灵有魂。每一件作品都倾注着他对传统古陶艺术的尊重和热爱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分享到:0 用手机看
#

拍下二维码,信息随身看

试试用微信扫一扫,
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。

视频中心
河南三门峡灵宝玉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
河南三门峡灵宝玉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
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(宣传片)

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(宣传片)

污水剂研发人刘耀红

污水剂研发人刘耀红

习近平出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

习近平出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

东光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·东光塑料机械博览会

东光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·东光塑料机械博览会

河北省东光县纪委炎炎夏日送清风

河北省东光县纪委炎炎夏日送清风

TOP